台遊記15武廟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正氣經天‧乾隆辛丑清和月穀旦‧福建臺灣府知府萬緜前薰沐敬書。」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不過因為與台灣道管轄區域相近,加上諸如同知、巡檢、縣丞皆由知府制約,因此也有人認為台灣府知府為此階段台灣地方統治者;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萬緜前,浙江人,字分村,號守愚。乾隆43年(1778)由延平知府調任台灣知府。1782-1783彰化嘉義發生漳泉械鬥,被福建巡撫楊魁及來台平亂的黃仕簡參奏,在督導十六萬餘石穀物清運後,革退。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已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正式建省的象徵。



「皇清。重脩邵西關帝廟碑記。」
「臺灣府城西定坊武廟,為春秋秩祀所在。典禮偹(偹同備,碑上從攸從用)於熙朝,規模敞於支邑。自建造以來,葺(音緝,修葺)而治之者屢矣。」
「乾隆五十一年,逆匪不靖,蔓延經歲,南北騷然,焚郛戕吏(音墳呼莊利,燒城殺官),所在不免;而府城得堅守無恙者,每賊眾犯城時,輒聞廟中金鼓聲,隱隱似有數萬甲兵,出而撼賊為我民呵護者,而城獲全,則神有功於茲城也大矣。」
「迨大學士嘉勇公福公康安抵臺掃逆,蕩滌海氛,距今年夏,廷理始得請於臺灣鎮奎公林、臺灣道萬公鍾傑捐脩神宇,易其蠹窳(音道雨,蛀蝕敗壞),完其頹缺;樸斵(音撲琢,以木結構也)焉、丹雘(音獲,塗色也)焉;明禋(音因,燒柴升烟祭天也)告虔,象設維新。其所以報神功者,當如是也。」
「方(廷)理之出入戎行也,躍馬提兵,數與賊遇,不殺賊則死耳,寧復作生計?然而不死者,向非神之威有以作其力、助其氣,挫賊鋒而頓踣之,其能卒自保耶?重以勞形苦心,數月不安席、累夜不交睫,而身不病,卒以捍其人民,得與偕存活者,豈非神佑之彰彰者哉?此神之宇,所為不得不汲汲於葺而新之也。」
「若夫臺灣平賊之後,聖天子簡畀重臣,臨蒞海疆,文脩武備,飭吏蘇氓,於蒙庥集福,歲且再登矣.雖其致此有由,抑所得邀於神貺者,豈淺尠歟?此神之宇更不得不汲汲於葺而新之也。」
「嗚呼!神有功於國,有德於民,非一世矣.而往往於急難危迫之時,呼號莫之救,而神若儼然立乎其上而指麾之者,或假形聲以顯於眾而示之威焉,於以直其義者而拯之,怒其亂者而殛之,有斷斷乎其不爽者.固知神之能為神,即天地間至正至直之氣,發揚森布,昭昭在上,如疾風震雷之所摧擊,必其物之枉且暴,有戾乎其常者,斯觸之也。則神之靈,亦赫矣哉!」
「顧若臺灣各邑,遞為賊所陷,而府城獨以神故得全,且不旋踵而所陷盡復,於以見國家洪澤之遠,敬神之至,俾府城固守,有以扼臺之吭而附其背,而臂指之患易治也.此神所以獨靈於府城也歟!抑豈獨靈於府城也哉!」
「峕乾隆五十四年夏,五月吉旦,臺灣府事,柳州楊廷理敬書。」

◎臺灣地方誌有此文,如以此碑為準,則有幾處謬誤。

◎楊廷理(1747-1813),字清和,號雙梧,廣西柳州人,1747生於廣西左江鎮署,1782接替劉政楷任龍岩知州,同年由衛錦接任。 多次擔任臺灣知府、臺灣道道臺。任內設噶瑪蘭廳,驅走海盜朱濆,平定天地會陳周全起義。另外也有「楊廷理敗地理」的臺灣民間傳奇故事。嘉慶十八年(1813)調任建寧知府前去世。今在宜蘭頭城鎮頭城開成寺仍有奉祀楊廷理的長生祿位,名曰「特棟臺灣府正堂前任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柳州楊號雙梧大人長生祿位」。此外,在臺南市的總趕宮裡亦有供奉楊廷理的長生祿位,曰「署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臺灣府正堂楊名廷理號雙梧之長生祿位」。



「祀典武廟落成建醮碑記。」
「臺地多廟,改隸以來,祀事孔修,供奉尤虔。凡都會祀典,香火較盛者,悉重建修,輝煌金碧,即荒僻陬(音周,角落)澨(音逝,水邊)之祠宇,亦莫不樑棟一新。落成之後,必虔設道壇建醮事,延老道士齋戒、登壇、供列天尊像、誦道德諸經、禱告上清以慶厥成。祈佑境庶安寧,長歆俎豆黍稷之馨例也。」
「若夫武廟,自入清版圖,始終近三百載,重修約十次,沿革具詳。改建後,惟乾隆間蔣楊二道府修葺,有碑可攷。前後闕如。相傳廟左有碑亭,久圮,或並頹沒,未可知歟。溯前光緒十三年丁亥重修時,則六和境諸董事並林啟豐。迨明治丙午,復議倡修,工已過半,因改正市區中止。越昭和四年己巳,庀(音比,準備好)材續修,落成日,屬(音竹,同囑)在海外耆舊前進士司道陳望曾撰碑立焉。時英心亦與董其事,以建設醮費,恊募與捐修者多迥不同人,併宜榜姓氏、存記念,得材以序屬,秀惠謂詢謀僉同,贊之者眾,爰徇意畧其梗概如此。」
「或曰聖廟不建醮,然天壇、齋宮、掖廷間,嘗設醮,顧非得未曾有。勒碑亦創例,殆可謂無獨有偶乎。乃為撰文。」
「癸酉重陽後,蕉麓‧羅秀惠。」
「昭和四年己巳諸奉納者芳名…金三百円…合金百三十四円三十銭
六和境各街奉納芳名…
總收入計五千八百二十三円四十八錢
總支出計金六千二百十九円九十錢
對除收支以外不敷金三百九十六円四十四錢,將家賃收抵還。
建醮理事…
住持僧…
昭和八年癸酉六和境…」



◎日本自古以來未曾改朝換代,始終為皇室一系,號稱「萬世一系」。但古代的天皇的事蹟來自傳說、神話,從第10代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確認實際存在,自第15代應神天皇開始歷史可信度才大為提高。

◎明治めいじ,1867年1月9日至1912年7月30日。 1868年明治維新。發動日清戰爭、日俄戰爭,擊敗滿洲和俄國,加速日本現代化的步伐。開始實行一世一元制。

◎大正たいしょう,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

◎昭和しょうわ,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與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戰敗。

◎平成へいせい,1989年1月8日。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好味道 的頭像
    真好味道

    真真味道

    真好味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