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遊記14武廟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赤嵌樓街角不遠處,一座殿宇稱為武廟,入內參觀。
「祀典武廟‧觀音廳‧歲次民國六十七年戊午‧鄞信雄」。
「慈輝廣被,淨瓶甘露解眾苦;」
「悲願宏深,楊柳化雨霑群生。」

「祀典武廟‧三代廳‧民國乙亥年端月」。
「祖德緜延,百代承恩供◇◇;」
「宗功丕顯,千秋載譽感聲◇。」
◎三代廳祭祀關雲長三代先人。
◎民國乙亥年端月,1935農曆正月。

「浩氣滿乾坤,萬古勳名光史冊;」
「丹心貫日月,千秋義勇壯山河。」


「忠義千秋‧恭祝祀典武廟創建二百九十二週年紀念‧四安境良皇宮眾舖戶敬献‧民國壬戌年花月吉旦。」
◎民國壬戌年花月,1982年農曆二月。

此畫魁星,右足踏鰲魚、左足踢斗、右手執朱筆、左手拿金元寶。

「誕育聖神‧康熙乙未仲春‧特旨陞授偏沅巡撫都察院‧陳璸敬立」。

此即所謂關帝詩竹:「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彫零。」

大殿的兩度門口,曰「水月」、曰「天雲」。

「義範昭垂‧臺南市臺灣祀典武廟‧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人倫之至‧賜進士出身,欽點御前侍衛,福建陸路提標右營游擊,徐慶超敬書」。
◎徐慶超(1776─1834),廣東鎮平(今蕉嶺縣)興福鎮叟樂村人。身高八尺,氣力超群,武藝精湛。清《國史本傳》:「徐慶超,乾隆六十年(1795)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嘉慶五年(1800),選授閩浙督標右營守備。十七年調台灣北路左營都司。道光九年(1825),升為閩浙陸路總兵。

「古今一人‧術桂書」。
◎朱術桂(1617年10月24日-1683年7月20日),表字天球,號一元子,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的後代,受封寧靖王,為太祖九世孫。南明時期先後在方國安、鄭鴻逵、鄭成功軍中任監軍。明鄭王朝來台後朱術桂亦隨之,鄭克塽降清時朱術桂與五位妃子殉國自殺,後人於臺南市建有五妃廟祭祀五位妃子,在高雄市湖內區建有「寧靖王墓」,在路竹區有華山殿。

「文經武緯‧光緒嵗次乙酉小春吉旦」。

「大丈夫‧乾隆甲寅中秋‧欽命按察使銜,分巡福建臺澎兵偹道,兼提督學政,楊廷理薰沐敬書。」

「至大至剛‧光緒十六年嵗次庚寅孟冬之月穀旦。」

「至聖至神‧咸豐元年柒月日敬獻‧欽命鎮守汀鄉等處地方,調署臺澎水陸掛印,總兵官恒裕沐手謹肅。」
◎恆裕,本籍滿洲。咸豐1年(1851)奉旨接任葉紹春擔任台灣鎮總兵。
◎台灣鎮,又稱福建台灣鎮,初設於1684年,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台灣最高軍事單位,其內主官則是台灣鎮總兵。台灣鎮總兵受臺灣道(建省前)及福建台灣巡撫(建省後)節制,初期統轄鎮標中營兼轄台灣北路協、台灣水師協二協、台灣城守營與台灣南路營等營,依照1728年的《台灣府疆域圖》所示,澎湖水師營2017名、台灣水師營2532名、台灣鎮本部連同標中營2633名、北路營898名和南路營898名;駐台官兵合計8978名。1733年,澎湖水師營改制為澎湖水師協,其後又略有增減。而一般而言,掌管兵力約於10000名至15000名之間。所分配方式,約如乾隆年間奏章所奏:「臺灣澎湖水陸兵丁一萬二千一百七十六名。除水師兵四千一百六十三名外,南北兩路共兵八千零十三名。」

未完,待續。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赤嵌樓街角不遠處,一座殿宇稱為武廟,入內參觀。
「祀典武廟‧觀音廳‧歲次民國六十七年戊午‧鄞信雄」。
「慈輝廣被,淨瓶甘露解眾苦;」
「悲願宏深,楊柳化雨霑群生。」
「祀典武廟‧三代廳‧民國乙亥年端月」。
「祖德緜延,百代承恩供◇◇;」
「宗功丕顯,千秋載譽感聲◇。」
◎三代廳祭祀關雲長三代先人。
◎民國乙亥年端月,1935農曆正月。
「浩氣滿乾坤,萬古勳名光史冊;」
「丹心貫日月,千秋義勇壯山河。」
「忠義千秋‧恭祝祀典武廟創建二百九十二週年紀念‧四安境良皇宮眾舖戶敬献‧民國壬戌年花月吉旦。」
◎民國壬戌年花月,1982年農曆二月。
此畫魁星,右足踏鰲魚、左足踢斗、右手執朱筆、左手拿金元寶。
「誕育聖神‧康熙乙未仲春‧特旨陞授偏沅巡撫都察院‧陳璸敬立」。
此即所謂關帝詩竹:「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彫零。」
大殿的兩度門口,曰「水月」、曰「天雲」。
「義範昭垂‧臺南市臺灣祀典武廟‧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人倫之至‧賜進士出身,欽點御前侍衛,福建陸路提標右營游擊,徐慶超敬書」。
◎徐慶超(1776─1834),廣東鎮平(今蕉嶺縣)興福鎮叟樂村人。身高八尺,氣力超群,武藝精湛。清《國史本傳》:「徐慶超,乾隆六十年(1795)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嘉慶五年(1800),選授閩浙督標右營守備。十七年調台灣北路左營都司。道光九年(1825),升為閩浙陸路總兵。
「古今一人‧術桂書」。
◎朱術桂(1617年10月24日-1683年7月20日),表字天球,號一元子,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的後代,受封寧靖王,為太祖九世孫。南明時期先後在方國安、鄭鴻逵、鄭成功軍中任監軍。明鄭王朝來台後朱術桂亦隨之,鄭克塽降清時朱術桂與五位妃子殉國自殺,後人於臺南市建有五妃廟祭祀五位妃子,在高雄市湖內區建有「寧靖王墓」,在路竹區有華山殿。
「文經武緯‧光緒嵗次乙酉小春吉旦」。
「大丈夫‧乾隆甲寅中秋‧欽命按察使銜,分巡福建臺澎兵偹道,兼提督學政,楊廷理薰沐敬書。」
「至大至剛‧光緒十六年嵗次庚寅孟冬之月穀旦。」
「至聖至神‧咸豐元年柒月日敬獻‧欽命鎮守汀鄉等處地方,調署臺澎水陸掛印,總兵官恒裕沐手謹肅。」
◎恆裕,本籍滿洲。咸豐1年(1851)奉旨接任葉紹春擔任台灣鎮總兵。
◎台灣鎮,又稱福建台灣鎮,初設於1684年,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台灣最高軍事單位,其內主官則是台灣鎮總兵。台灣鎮總兵受臺灣道(建省前)及福建台灣巡撫(建省後)節制,初期統轄鎮標中營兼轄台灣北路協、台灣水師協二協、台灣城守營與台灣南路營等營,依照1728年的《台灣府疆域圖》所示,澎湖水師營2017名、台灣水師營2532名、台灣鎮本部連同標中營2633名、北路營898名和南路營898名;駐台官兵合計8978名。1733年,澎湖水師營改制為澎湖水師協,其後又略有增減。而一般而言,掌管兵力約於10000名至15000名之間。所分配方式,約如乾隆年間奏章所奏:「臺灣澎湖水陸兵丁一萬二千一百七十六名。除水師兵四千一百六十三名外,南北兩路共兵八千零十三名。」
未完,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