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泉仙館再探之一 ******************************************************* 粉嶺火車站側的專線小巴站,搭52K前往。很容易便在坪輋路見到一座門樓,橫額「雲泉仙館。丙辰春月。」柱上的對聯:「雲氣絪縕(音因溫),瑞應(去聲)坪輋(音平斜)開寶地;泉源沸(音肺)涌,派(皮佳切,平聲。)分樵嶺溯(音訴)玄宗。」 [ 此玄宗,應解作道學的源流,並非「唐玄宗」。]
聲明:這一兩個星期,yahoo的系統甚不穏定,引致網誌發表極有麻煩。多番投訴都無回應。現在只是試著發表,希望各讀友可以看到。
*******************************************************
庚寅年赤口日又遊此地,那固定的楹聯上另外糊上紅紙的春聯:「雲湧樵山,鼓嶺鍾靈承道派(皮介切,去聲。);泉流香海,坪輋毓秀溢春光。」
在入口正面,用花卉砌成福祿壽三星,每個差不多有三米高。 轉右,供奉土地神。神龕橫額自然是「福德祠」,對聯為「有德能司土,無私可格天。」 客堂就在土地廟旁邊,懸著牌匾「客堂。壬午仲春。卓靈蔭題。」門前亦貼有春聯「雲泉滙聚山川秀,仙館長留天地春。」
春聯蓋住的地方,原有對聯「客至有緣茶作酒,堂開集雅畫和詩。」 客堂北面,有一座南齋,現時開放作為食堂。向西是正門,橫匾篆書「南齋」,楹聯隸書「南海覓仙蹤,石髓琳腴(音林如)饒(音搖)道味;」「齋廚嘗妙饌(音賺),交梨火棗佐山蔬。」 上聯以玉石為食物,已摒棄人間煙火,請注意「道味」即是修道人的風味,不要誤讀成「味道」。下聯留待凡人用仙丹煮蔬菜。 [《成語考》:「交梨火棗,盡是仙丹。」] 南齋裡面,也有幾屏字畫。 「南畦採諸葛名蔬,飲和食德;齋案陳元脩佳植,步泰履祥。」 「雲涵瑞氣籠仙閣,泉出清流遶(繞)畫橋。」 「雲煙過眼添杯酒,泉石無言契道心。」 食堂北面有橫門,門雖設而常關。橫匾亦是「南齋」,楹聯「南面雖尊,應念清貧薺(池米切)粥苦。齋心近道,虔修功德菜根香。」
北行十多二十步,有一座小亭。有好幾副對聯,只錄了其中兩首:「頓悟古今行,所學皆神妙:幸窺龍虎氣,參真得棗梨。」「正道康莊,不偏不易(音翼);心懷坦蕩,無欲無求。」
稍往北行,有殿曰靈官殿。正門的對聯:「靈應九霄,降(音杭)魔護道」,「恩沾萬彙(音匯),佑世安民」。 照此聯語看來,此神的地位,相當於佛教的韋馱(音駝)。 [ 《列仙全傳》:王靈官本名王善,宋徽宗時人,為湘陰(今江蘇淮陰)城隍。薩守堅真人得道,路過湘陰,住城隍廟。數日後,太守夢見城隍,曰:「有姓薩者據吾廟,諸多不便,宜去之。」天明,太守使人趕真人去。薩真人乃用雷火毁廟,然後雲遊四方去也。十數年,真人於龍興府江邊遇一方臉神將,黃巾金甲,左臂拽袖,右手執鞭,曰:「吾乃先天大將火車(音居)靈官王,久值靈霄殿,奉玉帝命,廟食湘陰,以懲此方惡孽。自真人毁我廟後,伺機報復,相隨且十有二年矣。不意真人功行已高,況又將供職天廷,今願為部將,奉行法旨。」 昆曲、京劇有所謂「跳加官」者:「龍虎山只靈官一人,三隻眼,赤髯赤袍,左手挽袂,右手持杵。」清亡,不復跳靈官矣。] 殿內又有對聯「天地正綱維,萬類同皈法界;都天嚴糾察,千秋長護玄門。」 另有對聯「鞭策風雲,懾伏群魔皈正道;輪騰雷電,護持眾信保安康。」 殿頂的雕花七彩繽紛,鮮艷奪目。 殿兩側共有四名神將,有多種說法。《華夏諸神》認為一般稱此四將為馬趙溫關四元帥,諸位讀者不要望文生義,以為前三位是馬超、趙雲、呂布(溫侯)。 馬元帥,即是馬靈官,又稱華光大帝,其像應有三隻眼睛。站在西南角,跨下有一條青龍。 趙元帥是趙公明,亦名趙玄壇。 像設東南角,足踏白虎。 溫元帥名溫瓊,是泰山神,東嶽帝君的部將。其像供奉在西南角,脚下是玄武,即是龜蛇的合體。 關元帥則是關聖帝君,關羽是也。位於西北角,脚踏朱雀。 靈官殿外,向北的牆上有石畫。畫內有「福祿壽全」,對聯是「萬壽無疆,三星拱照;千祥雲集,百福駢(皮妍切)臻(音津)。」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