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大澳02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九日‧星期日)
餐後另一導賞員榮叔,帶領我們遊覽。
介紹「大澳涌行人橋」的歷史。橋落成通行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底,兩巨型橋墩立於涌上,位原日橫水渡下游少許,兩端有引道連接,並裝有防撞屏障。橋中央可以開合,有大型船隻駛過,通知理民府,則派人按電掣打開,船過復合,全部過程要十五分鐘。
回頭參觀「關帝古廟」。 石製門聯:
「威名震華夏,」
「大義本春秋。」
春聯仍未完全剝落,橫額「正義綱常」寫得不忍卒睹。
花脊兩端均設一鳳,稍內為鰲魚,魚下一頭寫「光緒廿◇年」,
另一頭寫「石灣均玉造」。均叔據說謂由石灣聘請師傅到大澳造。存疑,為何不在石灣燒好運至香港?
花脊中央有花籃及定火珠。下面戲文據稱係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做了四十五人。
中門匾額:「太上神威。西曆一九五九年。天運嵗次己亥。仲冬吉旦。重修值理……同敬送。陸湛國敬書。」
中門門聯:
「精忠大義,德被萬方,寳殿重新光澳島。」
「雄武英文,功彌六合,金身虔塑耀香江。」
入廟右側,乃一匹深棕色馬,榮叔謂係「赤兔」。
左側一匹較淺色,據說係「的盧」。
的盧前面有兩節鯨脊,舊日船民海中撈得,估計此鯨生前當在千擔以上。
廟內尚有多對木匾,抄錄得幾份。
「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者。」
「宜兄宜弟,其為仁之本歟。」
「浩氣長存,玉泉一念成神聖。」
「威靈遠照,大澳千秋保庶民。」
「精義入神,萬古丹心不朽。」
「秉忠作聖,千秋俎豆維新。」
由側門過隔壁。
「天后宮。道光十八年。嵗次戊戌。孟冬重脩。沐恩信士 蔡瑞章偕男殿◇敬立。」
天后宮規模比關帝廟小,文物也少。
斯耶與斯絲覺得疲累,先行回家。
沿街而行,去到七個小矮人的士多。 原來是店主旅行時買回來。後來有丹麥遊客見到,回國時買了雪姑,寄給鄉事委員會轉贈此士多。 店主以前每年都會跟生肖造一動物放在屋頂,可惜一年颱風把屋頂吹毀了。屋主今年已九十歲,無力重新再造動物,只餘一海豚在屋頂上。
經新基大橋,瀏覽各式棚屋,此是去年大火燒去的十二間,如今重建。
山邊有一座荒涼的屋子,榮叔之言:棚屋稠密,以前居民有病彌留之際,影响鄉舍甚大。家人便會將病者送往方便所,照料直至歸天。左邊是女方便院,右邊是男方便院,一條山路便直赴亂葬崗。今日政府當然不許如此處理病者,現已荒廢。
網上資料謂:方便所係葉善閑女士建於民國甲戌年(1934),方便無親無故患病者或彌留者在此渡其餘生。分「女方便所」和「男方便所」。尚有一間「細路仔屋」,放置小孩。
現今所見方便所為單層兩間危樓,靠東一間,橫額「慈善。民國甲戌年闔澳公立。劉旭東書」。
副額「男方便院」。
行草門聯:
「慈祥惻隱人皆有,」
「善惡分明事豈無。」
靠西一間亦書「慈善」及「女方便院」。
門聯:
「慈心義務行方便,」
「善事應為樂解囊。」
行行到龍巖寺,閘口關上。據悉平日只有二老尼及一工人打理,榮叔認為不好弄污此地,過門不入。
牌坊聯:
「誠如金堅,百事必逞;」
「心如水清,萬惡俱避。」
聲韻、語意皆差劣。
路旁所稱「太平車」,乃係輪椅,全大澳有17部,可隨意免費借用,但請交還原處。
第一代的棚屋,頂圓形,鋪葵葉。屋腳用坤甸木,講究者以石做屋腳,較耐用。
第二代改成金字頂,以鐵皮包裹,髹漆以防鏽。
第三代加高至兩層。
此豪宅棚屋,仍係木造,敷以水泥。
鄉音穿越明清時代。
路上的脚步還在上世紀徘徊。
河涌的炊烟煨着去年柴火的老湯。
屋檐的鳥窩又飛來一對燕子。
走進大澳。我決定,慢下來。
山逶迤似波浪。
路婉蜒如飄帶。
樹參差而不高。
花爛漫而常開。
融入大澳。我決定,慢下來。
外面世界充滿喧囂。
現代都市節奏太快。
搏風擊浪一身傷痛。
追名逐利兩袖塵埃。
讓山間晨露漂洗心靈。
聽河邊鳥鳴夢回天籟。
感知大澳。我決定,慢下來。
慢下來,讓脚步慢下來。
慢下來,讓思緒慢下來。
慢下來,把焦灼變成記憶。
慢下來,把時尚擱在山外。
慢下來,揀拾尊嚴打理人生。
慢下來,親近自然閑散情懷。
慢下來,閱讀案頭的書。
慢下來,咀嚼盤中的菜。
慢下來,品茗杯中的茶。
慢下來,回味糊塗的愛。
享受大澳。我決定,慢下來。
不要高程攀比。
不要速度崇拜。
遠離燈紅酒綠。
少些掌聲喝彩。
有退才有進。
有慢才有快。
相伴大澳。我決定,慢下來。
慢不是消沉。
慢不是懈怠。
慢是淡定者的從容。
慢是滄桑者的釋懷。
慢是播種后的喘息。
慢是收獲前的等待。
回歸大澳。我決定, 慢 - 下 - 來。
雖然語法有問題,錯寫兩隻字(婉、后),但是語氣真摯,抄下來作為紀念。
附近的教堂,全混凝土結構。
參觀過棚屋,解散。
到巴士站會合A姐和興妹,搭車回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