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文物酒店01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日‧星期二。

國慶補假,哈兄伉儷、嘜哥伉儷、斯耶伉儷、OK師姐、任家姐妹花、A姐、K哥,一共十一人,東涌地鐵站集合,搭巴士直趨大澳。



車行大約四十五分鐘抵埗。


巴士總站的花朵。





大澳海面。



墟入口的樹有士多,數十年如一日。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警告牌,內容為
「合力保護漁業資源,禁止破壞性方法捕魚Destructive Fishing Prohibited
捕吸器具Suction Device
炸葯Explosives
挖採器具Dredging Device
有毒物品Toxic Substances
電力Electricity」

無論中英文法,皆可謂不及格。


大澳景點,「5咸魚」乃食物而不是景點,「曬鹹魚」才是。「6蝦醬及蝦羔」為調味品,景點應作「蝦醬廠」。
蝦醬,是用小蝦加入鹽,發酵後攪爛成粘稠狀的醬。將蝦醬弄成磚塊狀、曬亁,稱為蝦膏。

咸乃鹹的人民體,在通篇正體字中不宜現身。
羔乃小羊或小動物,小民偷寫減筆情有可原,不應在此處代替膏字。





以前有用繩牽拽的渡(音賭),載客過此水道。橫水渡大橋建成後,已成絕響。





橋邊有店舖晾曬馬友魚,四條叫價百元。



街市街。



吉慶後街的關帝古廟。



◎ 大澳關帝古廟,建於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曾於清‧乾隆六年(1741)、咸豐二年(1852)、光緒廿九年(1903)、1959年及1975年重修。現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 古廟正殿中央供奉關帝,左面有張仙、周倉,右面有關平、黃靈公,正門兩側供奉土地和門官。

◎ 咸豐二年歲次壬子(1852)季夏吉旦竹製對聯為「與天地同參,澳水匯流存浩氣;崇古今永祀,嶼山高峙凜丹心」。

正脊的定火珠,其色青(今人謂藍)、其焰碧(今人謂綠),其下的陶瓷人像,係傳統的「石灣產品,稱為花脊。

花脊正中,有寶瓶承托定火珠。寶瓶之下,樓頭之中,有三個人探首觀看下面一字排開的多座類似歇山的屋宇。每一座屋宇前面,豎立幾名文官武將,可理解為一幕幕的神功戲。

每個角色的頭和眼神都略向下望,以便在花脊之下的我們觀賞。

每個角色的肌肉外露部份,如面、手、及某些武角的心口(胸前),都不上釉。只有衣物才上釉,此手法名曰「黏塑」。


花脊兩頭,均倒豎着銜脊鰲魚及回首丹鳳。



左邊鰲魚下有字曰「光緒廿二年(1896)」,右側鰲魚下題「石灣均玉造」。


正門石刻陽文「關帝古廟」橫額,及「威名震華夏,大義本春秋。」門聯。
又有半褪的揮春,橫批「正義綱常」以及據說抄自廟內竹製聯語:
「與天地同參,澳水匯流存浩氣;」
「崇古今永祀,嶼山高峙凜丹心。」




  

中門與一般的殿宇不同,此廟大開中門,其上有橫額:
「太上神威。西曆一九五九年,天運嵗次己亥,仲冬吉旦,陸湛園敬書。」
對聯:
「精忠大義,德被萬方,寶殿重新光澳島;」
「雄武英文,功彌六合,金身虔塑耀香江。」




左牆檐下的灰塑。


中間檐板的花飾,石額上方的綬帶圖案。



左右兩間(音諫)牆頂的「大小三獅(諧音司)」,俱髹了金漆。



關帝廟左側,另有一座創建於順治年間(1644—1661)的廟宇,門額石刻「天后古廟」。中門懸木豎匾「天后宮。道光十八年嵗次戊戌(1838)孟冬重脩」。
中門楹聯:
「水德配天,海國慈航並濟;」
「母儀稱后,桑榆俎豆重光。」


門前照抄的春聯,已褪色至不能辨認。



豎匾文字直書,出於唐朝之後,懸諸門口,寫大殿名、院名。宋代稱為「華帶匾」

正殿掛着的木製楹聯:
「棟宇萬民財,廟貌莊嚴,喜見物華天寶;」
「神靈千古宅,皇恩浩蕩,共期海晏河清。」
「西曆一九五九年嵗次己亥仲冬吉旦。」






廟內有「重脩天后古廟碑」:「蓋生我者天地,庇我者鬼神。然天地有像可窺,而鬼神無形可接。欲圖報答,對越◇從。故古人營立宮室,摹塑形像。洋洋乎如在其上,使天下齎明盛服,以崇祭祀焉。本澳楊公洲天后宮,坐亥向巳兼壬丙,不知創建於何年。迄今風雨飄零,盡為倒塌,瞻仰之間,誠可慨也。爰集同人,卜吉重脩。默藉神靈,經營自易。落成之日,偹勒芳名,用誌一念之誠,永垂不朽已,豈敢妄貪神功,以為己力乎。是為序。道光乙未年(1835)孟冬吉立。」



門樓兩側,一邊是土地公,一邊是門神公。為了和大門板上的「門神」區分,一般稱此「門神公」為「門官」。

   

大門繪畫文官打扮的門神,平常所見門神多是武將,此廟有點特別。

   

每次拍攝廟宇文物,總是匆匆而就,今回也不例外。因為行友均已遠去了,所以其實沒有進入關帝廟。

只有哈兄在街上等候K哥,一起前去會合,在進食沙翁的其他行友。
◎ 屈大均《廣東新語‧第十四卷‧食語‧茶素》:「廣東之俗,歲終……以糯粉雜白糖沙,入豬脂煮之,名沙壅。」

◎ 當時沙壅係賀年食品,後來用麵粉取代糯米粉,並加入雞蛋漿。因炸熟後滾粘上一層白糖,猶如白髮老翁,故又名沙翁。



對岸臨水的新建築,現為食肆。



幾年來,途經吉慶後街的這一間店子不只一次,印象中,其門常關,閘上寫滿一手好字,無奈內容似通非通,音律也不協調,今日立心觀賞一遍。



醒迷:「少時學習若輕浮,寶貴光陰任奔流,眠迷還覺陽春夢,醒來黃葉已臨秋。」

知足樂:「人生寒暑數十秋,富貴榮莫強求,安份儉勤行正道,知足常樂永無愁。」

◎ 永無愁三字,簡先生寫成篆文,有行友垂詢讀法,K哥當即譯成現代楷體。為求印象深刻,在此再考據一下。請注意閘上的愁字作秌下心,也沒有錯。



無題‧唐詩李商隱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此詩後半段為:「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舌戰‧無聊作句:「世間上,社群中,理訣規條辯拗濃,才智超人彈高調,音韻各西東。為奪冠,肆意攻,和諧論,未知終,各地爭雄非今日,千古也亦同。怒髮精英頻舌戰,發揮唇劍斷和衷,相逢展一笑,握手化敵容。互尊重,辦務通,天下事﹐紊談過口風。」

古人名句三國演卷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花月詩古人名句:「月正圓時花正新,花開如錦月如銀,團團月下花千朵,灼灼花前月一輪。月下看花花富貴,花前賞月月精神,可憐月去花無主,腦(惱)殺花前月下人。」

◎ 此是唐人疊字詩,作者佚名。



詠大澳二首,作者簡煜光先生。
大澳風光
大嶺奇峰繞自然,澳水橫流氣萬千,風貌可人民淳厚,光輝漁史話當年。
大澳今昔
大嶼小澗生態繁,澳水連天氣勢環,今時景物添遊趣,昔日漁舟泊遍灣。




算來簡先生今時九秩開七,謹此恭祝老當益壯。



未完,待續。
舊網誌伸延參考:
10/04/2009 07/12/2008 大澳行

05/04/2010 28/03/2010 大澳吃喝玩樂 之一

09/04/2010 28/03/2010 大澳吃喝玩樂 之二

13/04/2010 28/03/2010 大澳吃喝玩樂 之三

10/12/2011 05/12/2011 東澳古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真好味道 的頭像
    真好味道

    真真味道

    真好味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