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遊記02龍山寺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星期日)
穿過龍山寺山門,迎面是正中央的山川殿及左右兩翼的龍門、虎門,其間具有承重功能的主支架共十二柱,是謂「十一開間(音諫)」。


三川殿左間八角窗,正楷帶點篆書筆法。
「春日龍山寺,拈華笑口開,欲知觀自在,須識鏡非台。」
「壬戌春日魏清德撰‧尾崎秀真書。」
◎1945年日本投降前兩個多月,盟軍針對艋舺大空襲,龍山寺正殿及右廊遭炸毀,三川殿倖免於難,所以這首詩碑也因而留存至今,原作是1922年魏清德作詩,尾崎秀真書寫,再鐫刻於八角竹節窗的右邊。
◎「拈華笑口開」,典出釋迦說法手拈鮮花,眾人皆無表情,唯有迦葉破顏微笑,表示心法有傳,禪理有人會意。
◎尾崎秀真係日本人,與台籍文士及當朝政要均有深厚的情誼和關係。於1900年應後藤新平之聘來台,目的旨在協助籌辦總督府的報刊,另外也受託管理兒玉源太郎總督的「南菜園」別莊,是以家眷皆入住古亭庄的南菜園。後來出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筆達廿五年之久,也曾負責新聞採訪。 尾崎氏有兩子,長子秀實因參與左翼運動於1944年處死,次子秀樹戰後從事文學評論,對台灣殖民地文學有深入之研究。
◎魏清德是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也是台北詩人雅集「瀛社」的社長,艋舺仕紳,又是龍山寺的管理人之一,曾委託台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製作釋迦出山像供奉於龍山寺,該作竟隨艋舺大空襲付諸一炬。魏氏之子火曜是前台大醫院院長。
三川殿左間另段篆書。
「埜(野)風開白蓮,夏日門歬(前)路,若有會心人,勝因茲可悟。」
「辛酉(1921)仲冬魏清德撰‧澤谷星橋書。」

◎澤谷星橋(1876─1925)本名仙太郎,日本長崎人,日治時期嘉義地方法院通譯官。
龍門廳右側:
「文甲面南山,殿堂岌業間,慈雲香寶蓋,法雨濟時艱。了悟千般幻,徜徉萬念刪,我心應即佛,何處看癡頑。」
「逸民書潤庵詩。」

龍門廳左側:
「梵唄摹清響,龍山禮法王。雞園新寶相,鯤海舊慈航。道味人三邑,禪情水一方。智燈無盡燄,好與爇心香。」
「雪漁謝汝銓敬撰‧紹堂鄭貽林敬書。」

三川殿右間隸書。
「南國不搖落,秋桐葉轉深,如何彈指刻,便有去來今。」
「辛酉仲冬月吉‧魏潤庵撰句‧陳蓁書隸。」
三川殿右間行草。
「冬嶺秀孤松,南山當面起,業風吹不妨,定力應如此。」
「辛酉年季冬‧魏清德詩。」

虎門廳有「出口」的牌子。

虎門廳左側:
「蓬島山川舊,蓮宮結構新。鼓鐘醒綺夢,舺艋指迷津。香火人三縣,光明月一輪。
兩朝經浩劫,色相尚存真。」
「顏雲年撰‧林知義書。」

虎門廳右側:
「不入浮屠境,焉知釋教尊。龕燈光白晝,寺磬鬧黃昏。金碧三臺冠,檀楠弌(一)殿溫。
慈悲如我佛,香火合長存。」
「黃贊鈞撰‧鄭貽林書。」

未完,待續。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星期日)
穿過龍山寺山門,迎面是正中央的山川殿及左右兩翼的龍門、虎門,其間具有承重功能的主支架共十二柱,是謂「十一開間(音諫)」。

三川殿左間八角窗,正楷帶點篆書筆法。
「春日龍山寺,拈華笑口開,欲知觀自在,須識鏡非台。」
「壬戌春日魏清德撰‧尾崎秀真書。」
◎1945年日本投降前兩個多月,盟軍針對艋舺大空襲,龍山寺正殿及右廊遭炸毀,三川殿倖免於難,所以這首詩碑也因而留存至今,原作是1922年魏清德作詩,尾崎秀真書寫,再鐫刻於八角竹節窗的右邊。
◎「拈華笑口開」,典出釋迦說法手拈鮮花,眾人皆無表情,唯有迦葉破顏微笑,表示心法有傳,禪理有人會意。
◎尾崎秀真係日本人,與台籍文士及當朝政要均有深厚的情誼和關係。於1900年應後藤新平之聘來台,目的旨在協助籌辦總督府的報刊,另外也受託管理兒玉源太郎總督的「南菜園」別莊,是以家眷皆入住古亭庄的南菜園。後來出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筆達廿五年之久,也曾負責新聞採訪。 尾崎氏有兩子,長子秀實因參與左翼運動於1944年處死,次子秀樹戰後從事文學評論,對台灣殖民地文學有深入之研究。
◎魏清德是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也是台北詩人雅集「瀛社」的社長,艋舺仕紳,又是龍山寺的管理人之一,曾委託台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製作釋迦出山像供奉於龍山寺,該作竟隨艋舺大空襲付諸一炬。魏氏之子火曜是前台大醫院院長。
三川殿左間另段篆書。
「埜(野)風開白蓮,夏日門歬(前)路,若有會心人,勝因茲可悟。」
「辛酉(1921)仲冬魏清德撰‧澤谷星橋書。」
◎澤谷星橋(1876─1925)本名仙太郎,日本長崎人,日治時期嘉義地方法院通譯官。
龍門廳右側:
「文甲面南山,殿堂岌業間,慈雲香寶蓋,法雨濟時艱。了悟千般幻,徜徉萬念刪,我心應即佛,何處看癡頑。」
「逸民書潤庵詩。」
龍門廳左側:
「梵唄摹清響,龍山禮法王。雞園新寶相,鯤海舊慈航。道味人三邑,禪情水一方。智燈無盡燄,好與爇心香。」
「雪漁謝汝銓敬撰‧紹堂鄭貽林敬書。」
三川殿右間隸書。
「南國不搖落,秋桐葉轉深,如何彈指刻,便有去來今。」
「辛酉仲冬月吉‧魏潤庵撰句‧陳蓁書隸。」
三川殿右間行草。
「冬嶺秀孤松,南山當面起,業風吹不妨,定力應如此。」
「辛酉年季冬‧魏清德詩。」
虎門廳有「出口」的牌子。
虎門廳左側:
「蓬島山川舊,蓮宮結構新。鼓鐘醒綺夢,舺艋指迷津。香火人三縣,光明月一輪。
兩朝經浩劫,色相尚存真。」
「顏雲年撰‧林知義書。」
虎門廳右側:
「不入浮屠境,焉知釋教尊。龕燈光白晝,寺磬鬧黃昏。金碧三臺冠,檀楠弌(一)殿溫。
慈悲如我佛,香火合長存。」
「黃贊鈞撰‧鄭貽林書。」
未完,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