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遊記21四草大眾廟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99號巴士的總站是鹽山。

原來是廢棄了的鹽田,餘下一座當年的鹽堆。

設置了欄柵供遊人攀上去。

登臨山上,仍可看見昔日鹽田遺蹟。

鹽山側闢作展覽室、小賣部、遊樂場。

展出的鹽晶仿玉白菜。

十二生肖頭像。


貔貅。

大型鹽雕都有十多座。

我們想去下一站的鹽礦博物館,原先有小火車可通往,但火車沒有開行,並且有閘門攔阻。
K哥提議攀越閘門,校長忽然童心大發,和議。

四個人剛越過閘門,工作人員乘車來查看。K哥叫各人不要回頭,向目標前進可也,心裡面卻想着:「否則很容易變了鹽柱」。
我們越行越遠,工作人員懶於開閘過問,於是不了了之。
◎《創世記19:26》:「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終於到了台灣鹽博物館,校長和縻雪兒入場參觀。K哥昨日領教過「保育教育館」,裡面只有圖片說明而無實物展覽,況且鹽博物館不設優惠,所以與A姐在場外餐廳休憩。

博物館外是總站開出的次站,搭往四草站下車。

乘小船遊覽紅樹林生態。



在攤檔午飯後,鎮民小學側有四草礮臺,僅餘圍牆及孔洞,無甚可觀。



回頭去大眾廟。


外圍有「忠聖堂‧歲次丁卯年陽月。」
◎陽月即農曆十月。 董仲舒《雨雹對》:「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疑於無陽,故謂之陽月。」
「萬靈赫濯,陰光普照;」
「人定呈祥,香馥長氳。」
「忠貞聲威,顯赫昭千古;」
「聖德馨香,靈感應四時。」
◎此小廟位於大眾廟的右側,用來祭祀當年挖出來的無主枯骨,枯骨就放在忠聖堂後方的骨骸堡裡;還有一片古墓群,都有相當的歷史。

「海靈佳城‧考古家 文獻會 黃典權 選題。
「中華民國六十一壬子年三月九日,余應四草里吳里長連榜之邀,赴該地查勘叢塚史案。及至,見篷廠搭野,陳骸凡數十具。里民沿故老傳聞,謂係前代戰殁之遺,甚且雜有外籍之人骨。余以直接文獻,難稽,未感贊(撰)一辭。查視其中若干腿骨,有痕若斲,一若生前遭擊,傷重以喪者,又察部份殘骸,礪殼黏附,則出自海涘,徵象甚明。故知其淹忽亡故,先經歸化乎滄溟。逮後潮退暴露。里人見憫。始納甕痊之。近日里中鎮海大元帥廟慶神祈安,大醮禱發,乃告出土。一時布為新聞,傳騰遐邇。里民感神昭爽,將培壟為安,問余題詞以表之。
「余按:四草本臺灣之古墟,為臺江大港之北汕。讀史方輿紀要所謂湧潮東南之北港者。抑在是也。前有荷蘭海堡之興建,後有姚瑩礮墩之創設。明永曆十五年延平王鄭成功復臺之役,宣毅鎮陳澤率虎衛將陳廣等,鷹揚虎奮,嘗殲荷兵三百於其地。及清嘉慶間,海寇蔡牽亂,閩浙水師提督李長庚率屬邱良功王得祿等長驅擊之,大戰鹿耳門洲仔尾之間,波激濤飛,烽鏑遠涉,恐達四草,故明清兩代戰役,偶或遺骨於是處海中者,難其必無。至若乎時,夏秋颱發,溪洪突起,沒為波臣漂流以至者,尤多可能。故叢葬之墳,所謂眾客,萬善者,乃數數見焉余據聞考獻,乃為「海靈佳城」四字以安之。庶毅魂妥而里民之善舉,由是長重矣。
「民國九十年辛巳年陽月重修。」

原來此大眾廟前身,乃是收葬無主骸骨的地方,建廟後卻叧有供奉。幾屆台灣都來題字之故,傳媒戲稱為總統廟。(我們回港後,王金平也來上香,民眾高呼王總統──當然是僭越了。)
廟前看板如是說:
「鎮海元帥 陳酉。 四草大眾廟始建於清朝康熙39年(1700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早期安平及安南區十六寮共同護持的『公廟』。正殿奉祀主神為鎮海大元帥陳酉。傳說陳酉在清康熙60年(1721年)時,因協助平定朱一貴反清事件有功,被升擢至提督;生前因遭惡官誣陷蒙受冤屈,而投海自盡;乾隆皇帝感其忠烈,便諡封陳酉為『鎮海元帥』」。

「鎮開帥府,護祐山河,其功安九有;」
「海挽狂瀾,延綿香火,神威震三台。」

「元氣壓乾坤,宮闕榮膺,三天勑旨;」
「帥名昭日月,神兵守法,號令莊嚴。」

「元音丕振,波靜台江,一代功勛標史簡;」
「帥府巍峨,靈昭故郡,千秋威武展雄韜。」
「歲在戊辰年仲冬吉辰,董福強敬書。」
篆字聯:
「三教倫常,廟貌崔巍,靈昭北斗安社稷;」
「草華綺麗,神光顯赫,威鎮安南護國家。」
「大德無疆,北狩南巡,元帥威儀嚴劍印;」
「眾生有賴,出神入化,英靈顯濯照乾坤。」
「歲在戊辰年仲冬吉辰,董福強敬書。」


「四草 大眾廟‧歲次丁卯年葭月吉旦。」
「鎮海元帥」。

「◇哉聖德,忠扶國姓南臺復;」
「◇沐神恩,義被村民北汕安。」

「鎮靜鯤洋,殿宇輝煌元帥府;」
「海潮鹿渚,神靈庇佑萬家春。」
「元撫黎民,德著臺疆多感應;」
「帥安梓里,恩覃鯤海靜鯨鰲。」



廟內的牌匾。
「正德化育‧內政部部長林豐正贈‧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吉日。」
「嘉惠桑梓‧臺灣省省長未楚瑜‧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七日。」
「護國佑民‧嚴家淦。」

「綏靖海疆‧馬英九‧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

「澤厚安瀾‧李登輝‧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七月。」

「神威護民‧恭祝四草大眾廟鎮海元帥千秋‧省主席李登輝、省議長高育仁、台南市安南區里長聯誼會主席幸福里里長許金海,敬獻‧中華民國甲子年孟夏吉旦。」
此匾已放到地面上,A姐聲稱見過陳水扁的題字也在地上,沒有拍入相機內。

廟後面有海堡橋,即是剛才去看紅樹林的溪流上架設之行人橋。涼風習習,我們四個人各據石櫈,睡了兩個多小時。
再搭尾班99號車回台南市區。 縻雪兒想去食麵線,K哥卻不喜歡麵線黏黏糊糊的口感,於是分頭搵食。
A姐與K哥食豆漿、水餃和幾味街頭物,步行回旅店洗衣服。
同一時間,校長和縻雪兒去了買手袋以及文化用品,再吃麵線,精神和肉體都飽足。





未完,待續。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99號巴士的總站是鹽山。
原來是廢棄了的鹽田,餘下一座當年的鹽堆。
設置了欄柵供遊人攀上去。
登臨山上,仍可看見昔日鹽田遺蹟。
鹽山側闢作展覽室、小賣部、遊樂場。
展出的鹽晶仿玉白菜。
十二生肖頭像。
貔貅。
大型鹽雕都有十多座。
我們想去下一站的鹽礦博物館,原先有小火車可通往,但火車沒有開行,並且有閘門攔阻。
K哥提議攀越閘門,校長忽然童心大發,和議。
四個人剛越過閘門,工作人員乘車來查看。K哥叫各人不要回頭,向目標前進可也,心裡面卻想着:「否則很容易變了鹽柱」。
我們越行越遠,工作人員懶於開閘過問,於是不了了之。
◎《創世記19:26》:「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終於到了台灣鹽博物館,校長和縻雪兒入場參觀。K哥昨日領教過「保育教育館」,裡面只有圖片說明而無實物展覽,況且鹽博物館不設優惠,所以與A姐在場外餐廳休憩。
博物館外是總站開出的次站,搭往四草站下車。
乘小船遊覽紅樹林生態。
在攤檔午飯後,鎮民小學側有四草礮臺,僅餘圍牆及孔洞,無甚可觀。
回頭去大眾廟。
外圍有「忠聖堂‧歲次丁卯年陽月。」
◎陽月即農曆十月。 董仲舒《雨雹對》:「十月,陰雖用事,而陰不孤立。此月純陰,疑於無陽,故謂之陽月。」
「萬靈赫濯,陰光普照;」
「人定呈祥,香馥長氳。」
「忠貞聲威,顯赫昭千古;」
「聖德馨香,靈感應四時。」
◎此小廟位於大眾廟的右側,用來祭祀當年挖出來的無主枯骨,枯骨就放在忠聖堂後方的骨骸堡裡;還有一片古墓群,都有相當的歷史。
「海靈佳城‧考古家 文獻會 黃典權 選題。
「中華民國六十一壬子年三月九日,余應四草里吳里長連榜之邀,赴該地查勘叢塚史案。及至,見篷廠搭野,陳骸凡數十具。里民沿故老傳聞,謂係前代戰殁之遺,甚且雜有外籍之人骨。余以直接文獻,難稽,未感贊(撰)一辭。查視其中若干腿骨,有痕若斲,一若生前遭擊,傷重以喪者,又察部份殘骸,礪殼黏附,則出自海涘,徵象甚明。故知其淹忽亡故,先經歸化乎滄溟。逮後潮退暴露。里人見憫。始納甕痊之。近日里中鎮海大元帥廟慶神祈安,大醮禱發,乃告出土。一時布為新聞,傳騰遐邇。里民感神昭爽,將培壟為安,問余題詞以表之。
「余按:四草本臺灣之古墟,為臺江大港之北汕。讀史方輿紀要所謂湧潮東南之北港者。抑在是也。前有荷蘭海堡之興建,後有姚瑩礮墩之創設。明永曆十五年延平王鄭成功復臺之役,宣毅鎮陳澤率虎衛將陳廣等,鷹揚虎奮,嘗殲荷兵三百於其地。及清嘉慶間,海寇蔡牽亂,閩浙水師提督李長庚率屬邱良功王得祿等長驅擊之,大戰鹿耳門洲仔尾之間,波激濤飛,烽鏑遠涉,恐達四草,故明清兩代戰役,偶或遺骨於是處海中者,難其必無。至若乎時,夏秋颱發,溪洪突起,沒為波臣漂流以至者,尤多可能。故叢葬之墳,所謂眾客,萬善者,乃數數見焉余據聞考獻,乃為「海靈佳城」四字以安之。庶毅魂妥而里民之善舉,由是長重矣。
「民國九十年辛巳年陽月重修。」
原來此大眾廟前身,乃是收葬無主骸骨的地方,建廟後卻叧有供奉。幾屆台灣都來題字之故,傳媒戲稱為總統廟。(我們回港後,王金平也來上香,民眾高呼王總統──當然是僭越了。)
廟前看板如是說:
「鎮海元帥 陳酉。 四草大眾廟始建於清朝康熙39年(1700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早期安平及安南區十六寮共同護持的『公廟』。正殿奉祀主神為鎮海大元帥陳酉。傳說陳酉在清康熙60年(1721年)時,因協助平定朱一貴反清事件有功,被升擢至提督;生前因遭惡官誣陷蒙受冤屈,而投海自盡;乾隆皇帝感其忠烈,便諡封陳酉為『鎮海元帥』」。
「鎮開帥府,護祐山河,其功安九有;」
「海挽狂瀾,延綿香火,神威震三台。」
「元氣壓乾坤,宮闕榮膺,三天勑旨;」
「帥名昭日月,神兵守法,號令莊嚴。」
「元音丕振,波靜台江,一代功勛標史簡;」
「帥府巍峨,靈昭故郡,千秋威武展雄韜。」
「歲在戊辰年仲冬吉辰,董福強敬書。」
篆字聯:
「三教倫常,廟貌崔巍,靈昭北斗安社稷;」
「草華綺麗,神光顯赫,威鎮安南護國家。」
「大德無疆,北狩南巡,元帥威儀嚴劍印;」
「眾生有賴,出神入化,英靈顯濯照乾坤。」
「歲在戊辰年仲冬吉辰,董福強敬書。」
「四草 大眾廟‧歲次丁卯年葭月吉旦。」
「鎮海元帥」。
「◇哉聖德,忠扶國姓南臺復;」
「◇沐神恩,義被村民北汕安。」
「鎮靜鯤洋,殿宇輝煌元帥府;」
「海潮鹿渚,神靈庇佑萬家春。」
「元撫黎民,德著臺疆多感應;」
「帥安梓里,恩覃鯤海靜鯨鰲。」
廟內的牌匾。
「正德化育‧內政部部長林豐正贈‧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吉日。」
「嘉惠桑梓‧臺灣省省長未楚瑜‧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七日。」
「護國佑民‧嚴家淦。」
「綏靖海疆‧馬英九‧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
「澤厚安瀾‧李登輝‧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七月。」
「神威護民‧恭祝四草大眾廟鎮海元帥千秋‧省主席李登輝、省議長高育仁、台南市安南區里長聯誼會主席幸福里里長許金海,敬獻‧中華民國甲子年孟夏吉旦。」
此匾已放到地面上,A姐聲稱見過陳水扁的題字也在地上,沒有拍入相機內。
廟後面有海堡橋,即是剛才去看紅樹林的溪流上架設之行人橋。涼風習習,我們四個人各據石櫈,睡了兩個多小時。
再搭尾班99號車回台南市區。 縻雪兒想去食麵線,K哥卻不喜歡麵線黏黏糊糊的口感,於是分頭搵食。
A姐與K哥食豆漿、水餃和幾味街頭物,步行回旅店洗衣服。
同一時間,校長和縻雪兒去了買手袋以及文化用品,再吃麵線,精神和肉體都飽足。
未完,待續。
全站熱搜